《包公审驴》五年级阅读题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王五。他有一头驴,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的辔头。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的辔头。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一天,王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镇上,他把驴拴在镇门口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
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决定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轮到王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牲畜不知来自何方,竞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来人!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衙役们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被告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
到了第三天,包公又下令升堂了。这次,到堂听审的有好几百人,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牵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来人!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是!”衙役们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末了,包公下令道:“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这头瘦驴三天没吃没喝,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于是飞奔出了公堂,跑得那个快啊,一转眼就不见了。
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王五一起跟上前去,看个究竟。
王五便和差役去了,跟他们一起去的还有许许多多看热闹的人。他们走了整整十五里路,看到那头驴跑进了一户人家,人们跟着走了进去。
当然,他们在那里找到了王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也捉住了小偷。
-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本题分数:2分) - (1)假冒别人的名义去做事,或窃取别人的权力、地位。 :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2)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答案为:
冒名顶替
闻所未闻 - 2、请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题分数:2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答案为:
本文主要写了包公巧用计谋,帮助五五找回丢失的驴的故事。 -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2分)
- A: “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这句话把驴当作人来写,幽默感十足。
- B:从包公断案的过程来看,他足智多谋、断案如神。
- C:王五丢了驴一点儿也不着急,因为他知道包公会帮助他的。
- 答案为:C
- 4、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智谋的故事,衍生了许多有趣的典故或成语,你知道哪些?(至少写出三个) (本题分数:3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答案为:
望梅止渴、草般借箭、空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