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五年级课外阅读题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望了一夜窗外的月光。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

  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

  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剩一个劳动力了。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

  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

  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用了半个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了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就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

  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

  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

  姑父说:“我供他!”

  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

  姑父坚决地说:“供!”

  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

  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

  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海里闪现出一张张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候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听着这歌声,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有人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又亲切啊!文倔强地把头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死掉算啦!”

  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

  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

  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爹说:“你找你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儿,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累弯,也要供娃复读!”

  “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难道不是吗?


  • 1.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本题分数:2分)
  • A: 爹
  • B: 文
  • C: 爷爷
  • D: 姑父
  • 答案为:B
  • 2. 是谁让文中的“爹”改变了主意? (本题分数:2分)
  • A: 文
  • B: 赵伯
  • C: 爷爷
  • D: 姑父
  • 答案为:A
  • 3. 本文主要采用哪种方法来刻画“爹”这个形象? (本题分数:2分)
  • A: 动作描写
  • B: 语言描写
  • C: 神态描写
  • D: 心理描写
  • 答案为:B
  • 4. [疑难]“那晚,文望了一夜窗外的月光。”请联系上下文思考,这句话向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 (本题分数:2分)
  • A: 窗外月色很美,文欣赏了一夜。
  • B: 高考落榜,文难过得睡不着觉。
  • C: 窗外月光皎洁明亮,让文无法入睡。
  • D: 高考落榜,文既难过又艰难地做了复读的决定。
  • 答案为:D
    注:这题易错选B选项,联系上下文就会明白D选项的回答更全面。
  • 5. “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下列对这两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2分)
  • A: 侧面衬托出了“文”复读的决心之大
  • B: 表现出“文”的不懂事,他没有体谅“爹”的难处
  • C: 引出了下文关于“文”的家庭所处困境的叙述
  • D: 暗示了“文”要让“爹”改变主意是十分困难的
  • 答案为:B
  • 6. 文章的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本题分数:2分)
  • A: 点明中心,照应题目
  • B: 总领全文,点明中心
  • C: 总领全文,照应题目
  • D: 承上启下,照应题目
  • 答案为:A
  • 7. “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从这句话中的“胸脯一起一伏”你体会到了什么? (本题分数:3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答案为:
    体会到姑父被文中的“爹”气得不轻,“胸脯一起一伏”也从侧面体现出父亲说话硬邦邦,十分伤人的特点以及父亲的决定难以更改的现实。
  • 8. 文中的“奇迹”指什么? (本题分数:5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答案为:
    “奇迹”指文中的“文”经过无比艰难的、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让倔强的父亲改变了主意,同意他复读,最后如愿考上北京大学的事。
  • 9. 有人说文中的“爹”很不近人情,不是一个好父亲,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联系文本说说你的想法。 (本题分数:5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答案为:
    意思对即可
    注:示例:不同意,因为当时“文”家里的处境实在是太艰难了,“爹”身上的担子实在是太重了,“爹”一开始想让“文”帮忙分担也是合理的,所以连“文”自己都觉得“爹”没有错,但是“爹”终究还是被自己孩子巨大的复读决心给打动了,宁愿自己吃更多的苦也要满足孩子的心愿,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孩子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