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试题
701. 《溪音》序|朱仕琇|明清散文集萃|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溪音》序[清]朱仕琇杨林溪水出百丈岭。岭界于南丰、建宁二邑。水初出,小泉也。南迤十里,合众流,溪口扼之,水始怒,轰豗日夜,或作霹雳声。人立溪上,恒惴憟。稍南益夷,临溪居人亦益众。未至杨林数里许,水遂无声。然溪道益回多曲,里人名之曰巧洋。建宁方言,呼水曲曰洋。杨林在巧洋南三里,溪水三面抱村如环。筠园①世居其地。村多杨木,故曰杨林。而溪上群山,多松槠,杂他果卉...
702. “百代良法”已是一个传说|李传印|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汉武帝建立了独立的地方监察制度—刺史制度。刺史制度的渊源可追溯到秦代的御史监郡制。自惠帝以来的御史监郡制已经出现了监御史不奉法、多失职,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情况,文帝不得不派丞相史巡视地方并督察监御史的行为。但是,丞相史巡视又带来了监察权力不集中,监御史、丞相史职事重叠交叉、互相推诿的问题。汉武帝元封元年.御史监郡制废止,建立了刺史制度。关于刺史之职掌,根据...
703. 李思安·旧五代史·卷十九列传第九|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李思安,陈留张亭里人也。初事汴将杨彦洪为骑士。好拳勇,未弱冠,长七尺,超然有乘时自奋之意。唐中和三年,太祖镇汴,尝大阅戎旅,睹其材,甚伟之,因锡名思安,字贞臣。思安善飞槊,所向披靡,每从太祖征伐,常驰马出敌阵之后,测□厚薄而还。或敌人有恃猛自炫者,多命取之,必鹰扬飙卷,擒馘于万众之中,出入自若,如蹈无人之地。太祖甚惜之,命副王虔裕为踏白将。时巢、蔡合从,太祖...
704. 让汉字再简化|周溯源、张广照|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让汉字再简化周溯源张广照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象形文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对中国灿烂文化有着伟大的贡献。汉字具有多种特性和作用,工具性是其最根本的属性。创造工具要创新,使用工具也要创新,人们在使用汉字中也在改变着汉字。祖先造字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但造字要考虑到识字、写字,考虑到实际运用。首创者不可能考虑...
705. 后汉书·邓训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永平中,理摩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
706. 隋书·房彦谦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彦谦早孤,不识父。长兄彦询,以彦谦天性颖悟,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宗党所异。十五,出继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适广宁王孝珩为...
707. 燕将录|杜牧|樊川文集|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燕将录【唐】杜牧谭忠者,绛人也。忠豪健喜兵,燕①牧刘济与二千人,障白狼口。元和五年,中黄门②出禁兵伐赵,魏牧田季安曰:赵诚虏,魏亦虏矣,计为之何?其徒言曰:愿借骑五千以除君忧。季安大呼曰:壮夫哉!兵决出。忠其时为燕使魏,知其谋,乃入谓季安曰:某之谋,是引天下之兵也。何者?往年王师算不失一,是相臣之谋。今王师越魏伐赵,不使耆臣宿将而专付中臣,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
708. 哲学的困惑和魅力|俞吾金|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哲学的困惑和魅力俞吾金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过一句名言:哲学起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惊奇。这句名言为以后的许多哲学家所引证,用以解释哲学的起源。但在我看来,哲学应该起源于惊奇的惊奇,它对实证科学的惊奇再表示惊奇。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研究哲学首先需要一种问题意识。以往一些文学作品总是对哲学家的沉思报以怀疑和讥笑。事实上,哲学家们的沉思有时看起来滑稽...
709. 明史 张泰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张泰,字叔亨,广东顺德人。成化二年进士。除知沙县。时经邓茂七之乱,泰抚绥招集,流亡尽复。入为御史,偕同官谏万贵妃干政,廷杖几毙。出督京畿学校,口忧去,家居十余年。弘治五年起故官,按云南。孟密土舍思揲构乱,以兵遏木邦宣慰使罕挖法于孟乃寨。守臣抚谕,拒不听,泰与巡抚张诰集兵示必讨,思揲惧,始罢兵,滇池溢,为民灾,泰筑堤以弭其患。还朝,乞罢织造内臣,减皇庄及贵戚庄...
710. 新轩乐府引|元好问|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新轩乐府引【金】元好问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拙论,非知坡者。所以然者,《诗三百》所载,小夫贱妇幽忧无聊赖之语,时猝为外物感触,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者尔。其初果欲被管弦、谐金石,经圣人手,以与《六经》并传乎?小夫贱妇且然,而...
711. 中国服饰文化的观念意蕴|林少雄|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中国服饰文化的观念意蕴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之所以在其形制质料上注重葛麻丝帛和推崇黄色,在其社会功用上讲求森严井然的等级秩序,除了华夏民族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决定,还有其更为深层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味。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首先是与祭天结合,敬天祭祖、崇拜神灵,成为一种礼制。《礼记·玉藻》正义引用郑玄之言:名曰玉藻者,以其记天子晚服之事也。这...
712. 神秘莫测北极光|三联生活周刊|曹玲|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神秘莫测北极光最早记录北极光的是挪威编年史《国王的镜子》,成书大约在1230年。直到17世纪后期,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才第一次将极光与地球磁场联系起来。这一时期,法国科学家雅克·德麦兰是第一个提出极光和太阳有关的人口人们发现,当太阳风到达地球,它们被看不见的盾牌——地球磁场偏转。地磁层是地球周围一个保护层,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巨大磁化区域,是太阳高能带电...
713. 熊概·明史·列传第四十七|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
714. 美从何处寻|宗白华|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那么,我们在自己的心里就找不到美了吗?我说,如果我们的心灵起伏万变,经常陷入情感的波涛,这时,恐怕尝到的是苦闷,而未必是美。只有莎士比亚或巴尔扎克把它形象化了,表现在文艺里,或是你自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把你的欢乐表现在舞蹈的形象里,或把你的忧郁歌咏在有节奏的诗歌里。一句...
715. 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宗白华|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①现代德国哲学家斯播格耐在他的名著《西方之衰落》里面曾经阐明每一种独立的文化都有它的基本象征物,具体地表象它的基本精神。在埃及是路,在希腊是立体,在近代欧洲文化是无尽的空间。这三种基本象征都是取之于空间境界,而他们最具体的表现是在艺术里面。埃及金字塔里的甬道,希腊的雕像,近代欧洲的最大油画家伦勃朗的风景,是我们领悟这三种文化的最深的灵魂之媒介。②我们若用这个...
716. 北史•王褒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王褒,字子深,琅邪临沂人也。祖骞、父规,并《南史》有传。褒识量淹通,志怀沈静,博览史传,七岁能属文。外祖梁司空袁昂爱之,谓宾客曰:此儿当成吾宅相。弱冠举秀才,除秘书郎、太子舍人。梁国子祭酒萧子云,褒之姑夫也,特善草隶。褒少□姻戚,去来其家,遂相模范,而名亚子云,并见重于时。武帝嘉其才艺,遂以弟鄱阳王恢女妻之。及侯景陷建邺,褒辑宁所部,见称于时。梁元帝嗣位,褒...
717. 音乐与教育|朱光潜谈美|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音乐与教育柏拉图知道要一个国家的政治合于理想,先要使它的教育合于理想,所以他主张一个人在二十岁以前只消有两种教育工具——体操和音乐。因为体操讲究好了,身体可以健全;音乐讲究好了,心灵可以和谐。音乐是一种最原始最普遍的艺术。飞禽走兽大半借歌唱表现生命的富裕和欢乐,同时借歌舞把在生活中所领略得的乐趣传给同类,引起交感共鸣。人类在原始阶段也还保持着这本能的音乐嗜好...
718. 晋书·陆云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吴平,入洛。刺史周浚召为从事,谓人曰:陆士龙当今之颜子也。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名为难理。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市无二价。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问。十许...
719. 阅微草堂笔记|原序|郑序|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文以载道,儒者无不能言之。夫道岂深隐莫测,秘密不传,如佛家之心印,道家之口诀哉!万事当然之理,是即道矣。故道在天地,如汞泻地,颗颗皆圆,如月映水,处处皆见。大至于治国平天下,小至于一事一物、一动一言,无乎不在焉。文其道之一端也,文之大者为六经,固道所寄矣。降而为列朝之史,降而为诸子之书,降而为百氏之集,是又文中之一端,其言皆足以明道。再降而稗官小说,似无与于...
720. 中国文化史通释|余英时|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三次突破发生在唐、宋之际,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全面变动的大时代。士在宋代取得空前未有的政治地位正是唐、宋之间一系列变动的结果。士的政治地位的文化使得宋代儒学复兴的重点放在治道上。第一,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势力割据地方,武人横行中国。所以五代最后一位皇帝周世宗已感到必须制裁武将的跋扈,因此开始延儒学文章之士讲求文治。宋太祖继周而起,更是有...
721. 明史·宋晟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宋晟,字景阳,定远人。父朝用,兄国兴,并从渡江,皆积功至元帅。攻集庆,国兴战殁,晟嗣其职。既而朝用请老,晟方从邓愈克徽州,召还,袭父官。累进都指挥同知,历镇江西、大同、陕西。十七年五月讨西番叛酋,至亦集乃路,擒元海道千户也先帖木儿、国公吴把都剌赤等,俘万八千人,送酋长京师,简其精锐千人补卒伍,余悉放遣。召还,复为都指挥,进右军都督佥事,仍镇凉州。二十四年充总...
722. 在破与立中建构中国风骨|彭绮文
高三年级-语文
在破与立中建构中国风骨彭绮文中山大学教授林岗著的《口述与案头》一书(以下简称《案头》),由汉语文学是否有史诗传统这个学术公案作为楔子,利用当代世界仍存的史诗传唱活动和中土文学生成及发展脉络的史实,通过逐层剖析,得出汉语文学没有口述史诗的文学传统,却有案头传统的结论,并进而完成中国风骨的建构。《案头》是如何建构中国风骨的呢?作者从回应学术巨人的论述着手,把蒋由...
723. 人的相貌是如何决定的|袁越
高三年级-语文
世界上有没有两个长得完全一样的人呢?截至目前,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人的相貌到底是如何决定的呢?一个简单的答案是:基因。同一个家庭的成员,或者同一个族群内部的个体,因为基因相似,往往有着相似的外貌。但是,同一个族群的不同成员之间的相貌也有细微差别。这些细微变量以及它们的各种排列组合的总数是惊人的。问题在于,人类只有不到3万个基因,其中直接负责脸部结构的基因更是...
724. 新唐书·赵憬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憬志行峻洁,不自炫贾。宝应中,方营泰、建二陵,用度广,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试江夏尉,佐诸使府,进太子舍人。母丧免,有芝生壤树。建中初,擢水部员外郎。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承卒,遂代之。召还,阖门不与人交。李泌荐之,对殿中,占奏明辩,通古今,德宗钦悦,拜给事中。贞元中,咸安公主降回纥,诏关播为使,...
725. 杨讳景•李东阳集•第二卷|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公姓杨,讳景,字某,云南安宁人也。事母以孝闻,性狷介,不妄取。少补州学生,举永乐癸卯乡贡,卒业国子。拜霸州判官,专领马政。政久弛,逋课累数岁,官急征,马数益耗。公叹曰:养马者,民也。民困,马何由息?乃与民约,悉纵使就业,期年□马足。会遭父丧,民数百辈诣阙请夺情,留公不得,皆涕泣去。服阕,改灃州,力益举剧。有卒失牛,诬民吴姓为盗,州为成狱。公疑之,阴遣人置牛郭...
726. 明史·列传第八十七·胡世宁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胡世宁,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籓,从官骄,世宁裁之。他日复请湖田,持不可。迁南京刑部主事,应诏陈边备十策,复上书极言时政阙失,时孝宗已不豫,犹颔之,再迁郎中。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再知宝庆府,岷王及镇守...
727. 陈宠传|后汉书|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尚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宠独勤心务物,数为昱陈当世便宜。昱高其能,转为辞曹,掌天下狱讼。其所平决,无不厌服众心。时司徒辞讼,久者数十年,事类溷错,易为轻重,不良吏得生因缘。因缘谓依附以生轻重也。宠为昱撰辞讼比七卷,决事科条,皆以事类相从。昱奏上之,其后公府奉以为法。宠性周密,常称人臣之义。自在枢机,谢遣门...
728.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吴晓波|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管仲的经济思想中,最为奇特的一项是鼓励消费,他甚至倡导奢侈,这在古往今来的治国者中可谓仅见,在《管子》一书中就有一篇奇文《侈靡篇》。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这显然是长期短缺经济的必然产物。然而管仲却提出俭则伤事的观点,在他看来,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妨碍生产营利的活动,故曰伤事。(见《管子·乘马》: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
729. 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宗白华|美学散步|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宗白华①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摆脱了彩色的纷华灿烂,轻装简从,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物的灵魂。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物象在此启示它的真形,画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与个性。②抽象线纹,能以它的匀整、流动、回环、曲折,表现万物的体积、形态与生命;更能凭借它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写出心情的灵境而探入物体的诗魂...
730. 论贵粟疏|晁错|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①,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②;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731. 梁适传|宋史|列传四十四|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梁适,字仲贤,东平人,翰林学士颢之子也。少孤,尝辑父遗文及所自著以进,真宗曰:梁颢有子矣。授秘书省正字。为开封工曹,知昆山县。徙梧州,奏罢南汉时民间折税。更举进士,知淮阳军,又奏减京东预买䌷百三十万。论景祐赦书不当录朱梁后,仁宗记其名,寻召为审刑详议官。梓州妖人白彦欢依鬼神以诅杀人,狱具,以无伤谳。适驳曰:杀人以刃或可拒,而诅可拒乎?是甚于刃也。卒论死。有鸟...
732. 散文的文体提纯要彻底|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散文的文体提纯要彻底可以准入艺术殿堂的散文只有三种:抒情散文、随笔和小品文。这样的散文才有资格与小说、诗和戏剧举行圆桌会议,进行交流,因为它们咸为审美性文章,是文学作品,表达的都是人情、人性和人的欲望。其他文章,虽然有散文之元素,也用了艺术之技法,甚至还曾经冠以散文之名,但它们的形式却过于随便,思想上也过于窄浅急近,论艺术是不够的,那么就请止步,不登艺术殿堂...
733. 孙武|苏洵|权书|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孙武苏洵①天下之士与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几人?求之于言而不穷者几人?言不穷矣,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呜呼!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②《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以是而揣其为人,必谓有应敌无穷之才。不知武用兵乃不能必克,与书所言远甚。③吴王阖庐之入郢也,武为将军。及秦楚交败其兵,越...
734. 姜士昌|明史·传第九|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姜士昌,字仲文,丹阳人。父宝,字廷善。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官编修。不附严嵩,出为四川提学佥事,再转福建提学副使,累迁南京国子监祭酒。请罢纳粟例,复积分法,又请令公侯伯子弟及举人尽入监肄业,诏皆从之。累官南京礼部尚书。尝割田千亩以赡宗族。士昌五岁受书,至惟善为宝,以父名辍读拱立。师大奇之。举万历八年进士,除户部主事,进员外郎。请帝杜留中,录遗直,举召对,崇节俭。...
735. 学问的趣味|梁启超|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学问的趣味梁启超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我只嫌二十四点钟不能扩充到四十八点,不够我享用。我一年到头不肯歇息,问我忙什么?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我常常想动员别人也学我这样生活。凡属趣味,我一概都承认他是好的,但怎么样才算趣味,不能不下一个注脚。我说: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以为趣味...
736.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
737. 哲学的“终极关怀”|陈伯海|光明日报|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哲学的终极关怀陈伯海人作为有灵性的生物,对其生存意义之究竟不能不有所关顾,即通常所谓的终极关怀。而当终极关怀以终极思考的方式展示出来时,我们就有了哲学。哲学思考要穷原尽委,往往以追索终极真理为目标。终极真理不可能存在,思考的目标实难达到,但充当思考动力的终极关怀却源源不绝地在发动着。一方不停地推进,一方又始终落实不到目标,于是哲学永远行进在途中,这也便是很多...
738. 谈英雄崇拜|朱光潜|谈修养|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谈英雄崇拜朱光潜关于英雄崇拜有两种相反的看法。依一种看法,英雄造时势。人类文化各方面的发端与进展都靠着少数伟大人物去倡导推动,多数人只在随从附和,一个民族有无伟大成就,要看他有无伟大人物,也要看他中间多数民众对于伟大人物能否倾倒敬慕,闻风兴起。但依另一种看法,时势造英雄,历史的原动力是多数民众的努力造成每个时代政教文化各方面的大势所趋,而所谓英雄不过顺承大势...
739. 魏书·刘休宾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刘休宾,字处干,本平原人。祖昶,从慕容德度河,家□北海之都昌县。父奉伯,刘裕时,北海太守。休宾少好学,有文才,兄弟六人,乘民、延和等皆有时誉。休宾为刘彧虎贲中郎将,稍迁幽州刺史,镇梁邹。及慕容白曜军至升城,遣人说之,令降,休宾不从。刘彧龙骧将军崔灵延、行勃海郡房灵建等数十家皆入梁邹,同举休宾为征虏、兖州。会刘彧遣使授休宾辅国将军、兖州刺史。休宾妻,崔邪利女也...
740. 谢杜相公书|曾巩|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谢杜相公书①曾巩伏念昔者,方巩之得祸罚于河滨,去其家四千里之远。南向而望,迅河大淮,埭堰湖江,天下之险,为其阻厄。而以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又无至行上之可以感人,利势下之可以动俗。惟先人之医药,与凡丧之所急,不知所以为赖,而旅榇②之重大,惧无以归者。明公独于此时,闵闵勤勤,营救护视,亲屈车骑,临于河上。使其方先人之病...
741. 答毕仲举书|苏轼|苏轼文集|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答毕仲举书苏轼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问甚厚,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罗山素号善地,不应有瘴疠,岂岁时适尔。既无所失亡,而有得于齐宠辱、忘得丧者,是天相子也。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黄州滨江带山,既适耳目之好,而生事百须,亦不难致,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福果安在哉...
742. 旧唐书·苗晋卿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苗晋卿,上党壶关人,世以儒素称。晋卿幼好学,善属文,进士擢第。开元二十四年,与吏部郎中孙逖并拜中书舍人。二十七年,以本官权知吏部选事。晋卿性谦柔,选人有诉讼索好官者,虽至数千言,或声色甚厉者,晋卿必含容之,略无愠色。二十九年,拜吏部侍郎。前后典选五年,政既宽弛,胥吏多因缘为奸,贿赂大行。时天下承平,每年赴选常万余人。李林甫为尚书,专任庙堂,铨事唯委晋卿及同列...
743. 中华礼仪的当前价值|中华礼仪|彭林
高三年级-语文
中华礼仪的当前价值①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无疑是今后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但是,人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当年西方后现代工业国家所遇到的困惑,正在中国重现。人们更多地关注个人的钱财和前途,精神世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物质欲望所挤占,对社会和他人缺乏温情和信任,表现出更多的冷漠。事实证明,我们所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出在道德上。越来越多...
744. 微信社交,我们是否被强关系绑架?|李光斗|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微信社交,我们是否被强关系绑架?李光斗过去,人们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但是微信出现之后,谣言并没有止于智者。朋友圈里反而出现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有很多的谣言在传;微信时代,三个臭皮匠凑成之后,不仅没有出现诸葛亮,整体的智商反而比一个臭皮匠的智商还低。微信是一个强关系应用,微信上互相加为好友、互相认识的人,至少都是你通信录上的人。你为什...
745. 张孟男|明史•列传第一百九|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张孟男,字元嗣,中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广平推官。稍迁汉中同知。入为顺天治中,累进尚宝丞。高拱以内阁兼吏部,其妻,孟男姑也,自公事外无私语。拱憾之,四岁不迁。及拱被逐,亲知皆引匿,孟男独留拱邸,为治装送之郊。张居正用事,擢孟男太仆少卿。孟男复不附,失居正意,不调。久之,居正败,始累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寻召入,以本官掌通政司事。万历十七年,帝不视朝者八月,孟...
746. 什么是哲学|陈家琪|人民教育2014年第20期|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什么是哲学陈家琪什么是哲学与什么是物理学、什么是化学、什么是文学的不同,就在于什么是哲学本身就是一个哲学问题,或者说包含着哲学的全部问题;讨论什么是哲学,本身就是讨论什么是哲学问题,什么不是哲学问题。什么是,这个是字是现代白话文创造出来的;古汉语中没有用过是字。为什么会有了这个是字呢?这和对西洋文字的翻译理解有关。上外语课,到处都能遇见whatis,ther...
747. 庐山黄石岩禅院记|刘轲|附译文翻译|晚唐小品文选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庐山黄石岩禅院记(唐)刘轲古老有言曰:太极之气,积而为山岳,泄而为川渎。然则匡阜①之气,其大矣乎。庚辰岁,山客刘轲,采拾怪异,自麓至顶,却下半里余,次于黄石岩。岩中有栖禅子②,不知其几许腊③,而瑰行峻节,人事难能。仆高其人,而信宿忘返。及颐其轻重,颇见其宅心之地,乃问其住年,但手指松桂云:初毫发我植,今环人臂。乌飞兔走④吾复何齿况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
748. 明史·王守仁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
749. 新时代背景下的政府公信力|高月|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新时代背景下的政府公信力高月现代政治理论认为,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合法性以及政府与民众关系的具体体现,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政府掌握公共权力后,在面对存在差异的社会个体进行利益分配时,提出恰当的方案,并凭借公正、高效、廉洁等具体的方式和途径加以实施,以获取广大民众信任度的施政能力。这一定义说明,政府公信力的主体是政府及其施政行为本身,客体则是对此进行评价的社会民众,...
750. 元史·王玉汝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王玉汝,字君璋,郓人。少习吏事。金末迁民南渡,玉汝奉其亲从间道还。行台严实入据郓,署玉汝为掾史,稍迁,补行台令史。中书令耶律楚材过东平,奇之,版授东平路奏差官。以事至京师,游楚材门,待之若家人父子然。实年老艰于从戎,玉汝奏请以本府总管代之行。夏津灾,玉汝奏请复其民一岁。济州长官欲以州直隶朝廷,大名长官欲以冠氏等十七城改隶大名,玉汝皆辨正之。戊戌,以东平地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