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试题
1101. 阅读题:文学的还原与异变
高三年级-语文
文学的还原与异变一部文学作品完成之后,作家的精神创造和情感体验便凝定于某一文本。读者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本应是一个在特定语词序列的导引下,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但实际上,阅读过程中的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经由读者阅读产生的第二文本,虽然或多或少包含着来自还原的客体内容,但同时却又充满着读者个人的再创造,因此,与第一本文相比,第二本文必...
1102. 文言文阅读:刘观传
高三年级-语文
刘观传刘观,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太谷县丞,以荐擢监察御史。三十年迁署左佥都御史。坐事下狱,寻释。出为嘉兴知府,丁父忧去。永乐元年,擢云南按察使,未行,拜户部右侍郎。二年调左副都御史。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四年,北京营造宫室,观奉命采木浙江,未几还。明年冬,帝以山西旱,命观驰传往,散遣采木军民。六年,郑赐卒,擢礼部尚书。...
1103. 高三名篇名句填空
高三年级-语文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104. 高三名篇名句及文学常识填空
高三年级-语文
高三名篇名句及文学常识填空...
1105. 浙江省201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题
高三年级-语文
选择题部分...
1106. 阅读题:书法美感的三原则
高三年级-语文
书法美感的三原则我们可以整理出几个原则来说明书法的美感。第一是▲。多年前我们习书法时,老师通常是逐字批改,对写得合度的字打红圈,对不合意的字打叉或对笔画示范修正。今天的书法怎么教我不清楚,相信仍然是对个别文字施教,这种教法只能使学习者学到正确的用笔法,而不是自画面的美感着手。在《石门颂》中,几乎每个字单独看都是东倒西歪,自今人看来,字不成字,可是通篇看,却有...
1107. 2014年浙江省高中会考语文选择题
高三年级-语文
(共32分,每小题2分)...
1108. 高三语文名句填空题
高三年级-语文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109. 古代诗文阅读:文征明传
高三年级-语文
文征明传文征明,长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别号衡山。父林,温州知府。叔父森,右佥都御史。林卒,吏民醵①千金为赙②。征明年十六,悉却之。征明幼不慧,稍长,颖异挺发。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皆父友也。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辈相切劘③,名日益著。其为人和而介。巡抚俞谏欲遗之金,指所衣蓝衫,谓曰:敝至此邪?征明佯不喻,曰:遭雨敝耳。谏竟不敢言...
1110. 现代文阅读:雾霾天气的影响及对策
高三年级-语文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所需的场所,加速了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随着冷空气来临,风速增强,雾霾逐渐消散。研究表明...
1111.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
高三年级-语文
语文基础知识...
1112. 实用类文本阅读:脱离十八层地狱
高三年级-语文
脱离十八层地狱[注]爱德华·约瑟夫·莫厄里今天,在戏院般拥挤的法院,当昆斯区地方检察官文森特·奎因为路易斯·霍夫纳的自由而施展辩才时,这位被判无期徒刑并正在服刑者看到束缚自己长达l2年之久的镣铐熔化了。几分钟之后,这个不再是谋杀犯的消瘦的囚徒听到法官彼得·法雷尔准予了奎因先生的诉求。霍夫纳先生凝视了一会儿法官席。他哽咽了,微笑了。满意的议论声轻轻地从拥挤的听...
1113. 文学类文本阅读:套袖-铁凝
高三年级-语文
套袖铁凝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因事去天津。行前朋友嘱我带封信给孙犁老师。我脸上竟显出了难色,我怕见大作家,尽管他的优美篇章有些我几乎可以背诵。我还听人说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也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叫得都不顺畅。向我介绍孙犁同志很注意细节的渲染,而细节是最能给人以印象的。我怎么也忘不掉这点:连孙犁的鸟都怕孙犁。我带了信,终于走进了孙犁老师的高...
1114. 现代文阅读:守护文化的价值质点-艾斐
高三年级-语文
守护文化的价值质点艾斐所谓文化价值的质点,是指文化的原生价值、本质价值。价值质点是一切内容和形式的文化创造、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生命之腱与活力之源,是文化主体劳动绩效的凸显,更是文化对人和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体现。特别是在价值量、价值形式、价值效能和价值取向均呈多元化格局的今天,高度自觉而有效地强化文化价值的质点,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在精神价值之外的其他价值...
1115. 文言文阅读:醉吟先生传-白乐天
高三年级-语文
醉吟先生传白乐天醉吟先生者,忘其姓字、乡里、官爵,忽忽不知吾为谁也。宦游三十载,将老,退居洛下,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榭舟桥,具体而微,先生安焉。性嗜酒,耽琴,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游之外,栖心释氏,通学小中大乘法。与嵩山僧如满为空门友,平泉客韦楚为山水友,彭城刘梦得为诗友,安定皇甫朗之为酒友。每一相见,欣然忘归。洛城内外六七...
1116. 高三语文常见名句名篇填空
高二年级-语文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117. 阅读题:《透明》纳兰妙殊
高三年级-语文
透明纳兰妙殊衰老像夜晚一样徐徐降临,光并不是一下子就散尽,死神有惊人的耐心,有时他喜欢一钱一钱地凌迟。壮年时的余晖犹在,八十岁时,姥姥的食量仍是阖家之最。她独个儿住在老房子里,自己伺候一个蜂窝煤炉子,自己买菜做饭,虽是颠着一对小脚,行如风摆杨柳,但还利索得很。她对大家都很有用,儿女的孩子尚小,都得靠姥姥帮忙看管。六个外孙、孙女、外孙女,都经她的手抚养。于是她...
1118. 高三语文名篇名句填空
高三年级-语文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119. 阅读题:《周易》的前生今世
高三年级-语文
《周易》的前生今世《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因为共有10篇文字,故又称《十翼》。《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自从阴、阳爻由数字中归类抽象出来之后,很自然地固定为六十四个六爻卦体,对这些卦体作出有序排列,并且各自给予一个卦名,便诞生了第一部《易经》。据史传,这第一部《易经》诞生于夏代初期,其名为《连山》。夏代...
1120. 天津市六校201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选择题
高三年级-语文
选择正确答案。...
1121.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选择题
高二年级-语文
浙江省绍兴市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选择题部分...
1122. 阅读题:戏剧与戏曲
高二年级-语文
戏剧与戏曲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时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
1123. 文言文阅读:明史·列传
高三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姚夔,字大章,桐庐人。孝子伯华孙也。正统七年进士,乡、会试皆第一。明年授吏科给事中,陈时政八事。又言:预备仓本振贫民。而里甲虑贫者不能偿,辄德不报。致称贷富室,倍称还之。收获甫毕,遽至乏绝。是贫民遇凶年饥,丰年亦饥也。乞敕天下有司。岁再发廪,必躬勘察,先给其最贫者。帝立命行之。景帝监国,诸大巨议劝即位,未决。以问诸言官,夔曰...
1124. 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
高三年级-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125. 实用类文本阅读: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
高三年级-语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15分)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默秋一1909年,陈寅恪复旦公学毕业。他带着复旦公学的文凭,也是他平生唯一的一张文凭,登上了去西洋的轮船。陈寅恪辗转游学13年,从德国到瑞士,后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他学物理、数学,也读《资本论》。13年里,他总共学习了梵文、印第文、希伯来文等22种语言。陈寅恪一心向西...
1126. 文学类文本阅读:炎凉
高三年级-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炎凉张晓风①我有一张竹席,每到五六月,天气渐趋暖和,暑气隐隐待作,我就把它找出来,用清茶的茶叶渣拭净了,铺在床上。②一年里面第一次使用竹席的感觉极好,人躺下去,如同躺在春水湖中的一叶小筏子上。清凉一波波来拍你入梦,竹席恍惚仍饱含着未褪尽的竹叶清香。生命中的好东西往往如此,极便宜又极耐用。我可以因一张席而爱...
1127. 高三语文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高三年级-语文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128. 文言文阅读:答秦太虚书书吴、潘二子事
高三年级-语文
书吴、潘二子事[清]顾炎武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购得《实录》,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早夜矻矻。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鑨。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以史迁有左丘失明,乃著《国...
1129. 高三语文古代诗文常见名句名篇填空
高三年级-语文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130. 文言文阅读:答秦太虚书
高三年级-语文
答秦太虚书苏轼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
1131. 阅读题:鹅殇
高三年级-语文
鹅殇杨文学①每每敲响小院的木门,最先应声的不是母亲而是那只白鹅。在它尖利的叫声中,耳朵有点儿背的母亲才扯着嗓子喊:谁啊?是我啊,娘,老二。母亲这时就会喊:三儿,别叫了,是老二。尖叫着的白鹅就会戛然而止。透过柴门的缝隙,我看见白鹅依旧伸着长长的脖子,歪着头,睁着一副小眼睛,一副警觉的样子,俨然是这个家的主人。②记得是一个春天,母亲买了几只小鸡和两只小鹅,刚到我...
1132. 阅读题:汉族,内外“共生”的典范
高三年级-语文
汉族,内外共生的典范明浩汉族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单个民族,常常被人们视为民族同化的典范。根据一般流行的说法,汉族人口之所以这么多,主要是靠同化了很多别的民族实现的。有人将这一过程比喻为滚雪球。然而在今天,如果从内共生的视角进行观察,我们就有充分理由将汉族看作是内共生的产物。应该说,这更有助于了解汉族之大的真谛所在,而且从中也能看到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未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