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本题分数:3分)
  • A:(世)隶耕/(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 B:即(书)诗四句/军(书)十二卷
  • C:择其善者而(从)之/(从)先人还家
  • D:从先人(还)家/送儿(还)故乡
  • 答案为:D
    注:A.世代/世人 B.写/名册 C.采纳,听从/跟随 D.回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本题分数:3分)
  • A:不能称前时之(闻)/不(闻)爷娘唤女声
  • B:不知木兰(是)女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C:(复)到舅家问焉/唧唧(复)唧唧
  •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幸尚宽,何为不(可)
  • 答案为:C
    注:A.好名声/听到 B. 判断词/此 C.又 D.值得/肯,同意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本题分数:3分)
  •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于)舅家见之
  •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火伴(皆)惊忙
  • D:或(以)钱币乞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答案为:C
    注:A.到/在 B.立刻/有所成就 C.都 D.用/凭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本题分数:3分)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 B:还(自)扬州/有朋(自)远方来
  • C:余(闻)之也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D:借旁近与(之)/下车引(之)
  • 答案为:A
    注:A.把/通过 B.从 C.听说,听到 D.他
  • 5.下面对“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本题分数:3分)
  • 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 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
  • C: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 D: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物请他作诗。
  • 答案为:D
  • 6.下面对“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本题分数:3分)
  • A: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 B:明道年间,我从父亲那里回家,于是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 C:明道年间,我随死了的父亲回家,于是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 D:明道年间,我从死了的父亲那里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 答案为:A
  • 7.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本题分数:3分)
  • A:“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作的必要铺垫,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才能衰退的家庭背景。
  • B:题目中“伤”字的意思是“为……感到惋惜”。作者“伤”仲永是因为方仲永天资非凡而“受于人者不至”,最终“泯然众人”。
  • C:造成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有三
  • D:“不使学”既点出了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又预示了他“泯然众人”的结局。“余闻之也久”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 答案为:C
  • 8.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本题分数:3分)
  • A:方仲永从五岁起表现了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却并不突出了,到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了。
  • B:方仲永刚开始做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内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赏的地方。
  • C: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从“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两句可以看出。
  • 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而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也就是“受于人者不至也”。
  • 答案为:C
  • 9.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本题分数:3分)
  • A:仲永从“指物作诗立就“而变为“泯然众人”,其主要原因在于“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这几句,从侧面写出了仲永的聪慧。
  • C:仲永的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是因为仲永自小聪明,五岁就能“指物作诗”。
  • D:这篇文章阐明了一个道理
  • 答案为:C
  • 10.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本题分数:3分)
  • A:本文先叙仲永之奇特,后写仲永之退化,先详后略,先抑后扬,对比鲜明。
  • B:当父亲拉着仲永去求“利”的时候,也把仲永“拉”进了“众人”的行列。
  • C:本文以“余”所“闻”“见”为素材组织文章,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 D:本文通过写仲永由神童变为“众人”的过程,提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 答案为:A
    注:“先抑后扬”的说法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