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世平《培育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_现代文阅读题
培育诗词文化生态
诗词文化生态命题的提出,是在考察中华诗词的生长、发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细细思之,我们发现中华诗词与中华民族相生相伴,一路同行。它融进民族文化的滚烫血液,直接影响了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的形成。
诗词是时代文化的产物。社会文化、民心、民趣是滋养诗的必要条件,也是产生诗词作品的必要条件。那个叫作“诗词”的文化,与我们的痛痒息息相关。如果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用平仄格律写作的诗人、诗作和专业诗词研究者,那么事实上把诗词看小了。诗词是大的,大到可以承载一个民族的悲欣。诗词的文化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它可以穿越时空,完成人类的千秋梦想。诗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华美篇章。
一百多年来,由于国家积贫积弱,在思想文化界长期受西方殖民思想和西方文化霸权话语的影响下,中华文化遭受到严重破坏,需要重建文化的信心。虽然自1978年以来的三十多年,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中华诗词得以复苏,但诗词的大众影响和社会认知度并没有形成。我们今天有号称百万诗词创作大军,年诗词创作量有数百万首之多,但“诗词”仍然只是诗词,是诗人和诗词研究者的事,与他人与社会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与数千年来诗词与社会的亲密关系、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一方面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加速损耗和透支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的矛盾异常尖锐。在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战争,但甚至制造了比战争更为可怕的环境污染、环境灾难,致使生态失衡。自然界的有限资源,能否保障子孙后代健康、快乐长久生存,做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当代社会的一个严峻课题。另一方面,由工业文明引导的新的生活方式冲击和破坏传统文化及其价值体系,致使社会金钱至上、物欲横流、道德沦丧、人心浮躁,人与社会的矛盾非常突出。而中华诗词的诗性思维、诗性精神与生命智慧,已是疗救当代自然病象、社会病象的有效药方,做到“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共生共荣、和谐发展。今天国家的传统文化热、中华诗词热正反映了这种时代要求。这既是国家的文化选择,也是民族的心灵渴盼。那么,重视诗词,培育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就是重要和必须的。对于诗词,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在民族经历了一百多年来求新、求变,西化、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应当说看得比较清楚了,思想也趋于成熟,需要从民族长治久安,乃至人类长治久安的时代高度,来思考诗词、发展诗词。如此,便能恢复中华诗词的民族自信,在全社会形成欣赏诗词、创作诗词、使用诗词的诗词文化氛围。我们的诗词理论工作者、诗词教育工作者和诗词文化组织者和领导者,要运用当代科学成果、教育成果与传播手段,找寻打开传统诗词宝库的钥匙和发现当代诗词的艺术魅力,让中华诗词熠熠生辉,温暖社会,智慧人生。对于今天的诗词创作者,尤其对于诗词初学者,要紧的其实不是创作诗词,而是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诗词思维”,即“诗性思维”。毕竟“诗词”是作为文学艺术为人们所喜爱的。毕竟诗词就是“诗词”而不是别的什么。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风貌、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诗词艺术作品,恢复诗词的当代声誉。
(摘自蔡世平《培育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
- 1.下列有关“诗词文化生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诗词文化生态,随着中华诗词的生长、发育、发展,融进民族文化的滚烫血液。
- B: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三十多年来,中华诗词得以复苏,但还没有恢复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
- C:重视诗词,培育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是重要和必须的。
- D:培育诗词文化生态,诗词理论工作者、诗词教育工作者、诗词文化组织者和领导者们,都要具备相应的素质,付出一定的劳动。
- 答案为:A
注:“融进民族文化的滚烫血液”的应为“诗词文化”。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 诗词的文化力量不可低估,它与我们民族的痛痒息息相关,承载一个民族的悲欣。
- B: 重建中华文化的信心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文化遭受到严重破坏。
- C: 中华诗词蕴含的生命智慧,足以让我们做到“天人合一”,是疗救当代自然病象、社会病象的有效药方。
- D: 传统文化热、中华诗词热,其实是时代的要求,国家的选择和民族的渴盼。
- 答案为:C
注:“足以”不合文意,应还包括“诗性思维、诗性精神”。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我们从民族长治久安,乃至人类长治久安的时代高度,来思考诗词、发展诗词,能恢复中华诗词的民族自信,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诗词文化氛围。
- B:运用当代科学成果、教育成果与传播手段,诗词工作者们就能找寻打开传统诗词宝库的钥匙和发现当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 C:“毕竟‘诗词’是作为文学艺术为人们所喜爱的。毕竟诗词就是‘诗词’而不是别的什么”这两话强调“诗性思维”的重要性。
- D:诗词创作者具有“诗性思维”,才有可能恢复诗词的当代声誉。
- 答案为:B
注:“就能 ”错误,原文不是条件关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