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题:后汉书-孔僖
孔僖字仲和,鲁国鲁人也。曾祖父子健,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为建新大尹,尝劝子健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道既乖矣,请从此辞。”遂归,终于家。
僖与篆孙骃复相友善,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虎不成反为狗者。”骃曰:“然。昔孝武皇帝始为天子,年方十八,崇信圣道,师则先王,五六年间,号胜文、景。及后恣己,忘其前之为善。”僖曰:“书传若此多矣!”邻房生梁郁和之曰:“如此,武帝亦是狗邪?”僖、骃默然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告骃、僖诽谤先帝,讽讥当世。事下有司,骃诣吏受讯。僖以吏捕方至,恐诛,乃上书肃宗自讼:“臣之愚,意以为凡言诽谤者,谓实无此事而虚加诬之也。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恶,显在汉史,坦如日月。是为直说书传实事,非虚谤也。夫帝者为善,则天下之善咸归焉;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萃焉,斯皆有以致之,故不可以诛于人也。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教未过,而德泽有加,天下所具也,臣等独何讥刺哉?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自今以后,苟见不可之事,终莫复言者矣。臣之所以不爱其死,犹敢极言者,诚为陛下深惜此大业。陛下若不自惜,则臣何赖焉?齐桓公亲扬其先君之恶,以唱管仲,然后群臣得尽其心。今陛下乃欲以十世之武帝,远讳实事,岂不与桓公异哉?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宁可复使子孙追掩之乎?谨诣阙伏待重诛。”帝始亦无罪僖等意,及书奏,立诏勿问,拜僖兰台令史。
元和二年春,帝东巡狩,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命儒者讲《论语》。僖因自陈谢。帝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遂拜僖郎中。
冬,拜临晋令,崔骃以《家林》筮之,谓为不吉,止僖曰:“子盍辞乎?”僖曰:“学不为人,仕不择官,凶吉由己,而由卜乎?”在县三年,卒官,遗令即葬。
-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本题分数:3分)
- A: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萃焉 萃:聚集
- B:臣之所以不爱其死,犹敢极言者 爱:害怕
- C: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祠:祭祀
- D:崔骃以《家林》筮之,谓为不吉 筮:用蓍草占卦
- 答案为:B
注:B项,爱:吝惜。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本题分数:3分)
- A:郁怒恨之 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B:恐诛,乃上书肃宗自讼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C:夫帝者为善,则天下之善咸归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D: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答案为:D
注:A项,代词,他们;代词,我。B项,连词,于是;副词,才。C项,兼词,于之;助词,啊。D项,都为介词,对于。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本题分数:3分)
- A:孔僖和崔篆的孙子崔骃友善,同游太学,在读到吴王夫差那段历史时,发表了评论,被人上书告他诽谤先帝,因而被要求前去狱吏那接受审讯。
- B:孔僖上书为自己和崔骃申诉,理由是实际上没有事实捏造诬蔑才能称为诽谤,而孝武帝的所作所为在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这并不能算是诽谤。
- C:元和二年春天,皇上巡视东方,回来路过鲁地。孔僖回答皇上的问题后,得到了皇上的赞许,被授为郎中。
- D:孔僖被任命为临晋令,好友认为不吉利。但他认为学习应为了天下人,他不听好友的劝告,前往就任临晋令。在职三年,并且死在任上。
- 答案为:A
注:是崔骃接受狱吏的审讯。 -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分数:5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答案为:
我有做老百姓的心愿,您有做官的志气,各人听从各人的所爱,不是很好吗!
注:(“布衣”“衮冕”“善”每点1分,句意2分) - (2)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分数:5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答案为:
我恐怕官吏突然陷害我,令我含恨蒙受冤屈,不能申诉。
注:(“卒然”“见”“构”各1分,句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