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郎基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郎基字世业,中山新市人也。基身长八尺,美须髯,泛涉坟籍,尤长吏事。齐天保四年,除海西镇将。遇东方白额称乱淮南,州郡皆从逆。梁将吴明彻围海西,基固守,乃至削木为剪,剪纸为羽。围解还朝,仆射杨愔迎劳之曰:“卿本文吏,遂有武略,削木翦纸,皆无故事,之思,何以相过。”御史中丞毕义云引为侍御史。赵州刺史尉粲,文宣外弟;扬州刺史郭元贞,杨愔妹夫:基不惮权威,并劾其赃罪。皇建初,除郑州长史。西界与周接境,因侯景背叛,其东西分隔,士人仍缘姻旧,私相贸易。而禁格严重,犯者非一。基初莅职,披检格条,多是权时,不为久长。州郡因循,失于请献,致密钢久施,得罪者众。遂条件申台省,仍以情量事科处,自非极刑,一皆释放。积年留滞,案状胶加,数日之中,剖判咸尽。寻而台省报下,并允基所陈。条纲既疏,狱讼清静。基性清慎无所营求尝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此乎唯颇令人写书潘子义曾遗之书云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基答云:“观过知仁,斯亦可矣。”于官,赠骠骑大将军、和州刺史。谥曰惠。柩将还,远近赴送,莫不攀辕悲哭,哀不自胜。初,基任瀛州骑兵时,陈元康为司马,毕义云为属,与基并有声誉,为刺史元嶷所目:'三贤俱有当世才,后来皆当远至。唯郎骑兵任真过甚,恐不足自达。”陈、毕后并贵显,而基位止郡守。

(节选自《北史﹒郎基传》)


参考译文:

  郎基字世业,中山新市人。郎基身高八尺,长着浓密的胡须,广泛涉猎典籍,特别擅长官场事务。齐天保四年,任命为海西镇将。遇上东方白额在淮南举兵作乱,地方州郡都参与叛逆。梁将领吴明彻包围海西,郎基坚守,甚至削木做箭,剪纸做箭羽。包围解除回到朝廷,仆射杨愔迎接慰劳他说:“你本是文官,后来竟然懂军事谋略,削木做箭,剪纸做箭羽,都是没有先例的,鲁班、墨子的巧思,哪里超得过你。”御史中丞毕义云推荐他任侍御史。赵州刺史尉粲,是文宣帝的表弟;扬州刺史郭元贞,是杨愔的妹夫。郎基不畏权势,将他们都弹劾,说他们犯有贪赃罪行。皇建初年,任命为郑州长史。西界与周接境,因为侯景背叛,辖境分隔为东西两部分,士大夫依然通过姻亲故旧关系,私下相互进行贸易。而禁令又很严重,因此犯禁者不在少数。郎基任职之初,翻阅禁令条款,发现多是临时性的,不是长久性的。而州郡官吏因循守旧,没有请示审议条款取舍,致使烦琐苛刻的法令长久施行,获罪的人很多。(朗基)于是逐条逐件向尚书省申报,仍旧根据实际情况量刑处罚,如果不是死刑,一律释放。因多年积留,案情纠缠不清的一些案件,郎基在几天之内,就全部分析辨别清楚了。紧接着尚书省回文下达,完全同意郎基的请求。禁令条文减少后,讼案也减少了,公堂清静了。郎基生性清廉谨慎,不经营财产,曾对人说:“做官的地方,木枕头也不能制作,何况比木枕头更重大的事呢?”只是很喜欢叫人写书。潘子义曾经写信对他说:“做官时写书,也是高雅的过失。”郎基回信说:“看到过失而知道了仁义,这样也可以了。”死在任所,追赠骠骑大将军、和州刺史,谥号为惠。灵柩要运回时,远近的人都赶来送行,无不攀住车辕痛哭,极度悲哀。当初,郎基任瀛州骑兵时,陈元康任司马,毕义云做属官,与郎基同有好名声,被刺史元嶷关注评议:“三贤都是当代的才子,今后都应前程远大。唯有郎骑兵过于听任自然,恐怕不足使自身显贵。”陈、毕二人后来都高贵显达,而郎基的职位止于郡守。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 基性清慎/无所营求/尝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此乎/唯颇令人写书/潘子义曾遗之书云/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 B: 基性清慎/无所营求/尝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此乎/唯颇令人写/书潘子义曾遗之书/云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 C: 基性清慎/无所营求/尝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此乎/唯颇令人写书/潘子义曾遗之书/云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 D: 基性清慎/无所营求/尝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此乎/唯颇令人写/书潘子义曾遗之书/云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 答案为:A
    注: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基性清慎,无所营求,尝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此乎?’唯颇令人写书。潘子义曾遗之书云:‘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这段话是说“郎基生性清廉谨慎,不经营财产,曾对人说:‘做官的地方,木枕头也不能制作,何况比木枕头更重大的事呢?’只是很喜欢叫人写书。潘子义曾经写信对他说:‘做官时写书,也是高雅的过失’”,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基”“性”“潘子义”等,依据表对话的词语两个“云”可以断开两处,这就排除BCD三项;依据句末语气词“乎”断开一处,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故选A项。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 仆射,官名。仆射中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
  • B: 班,班固,著有《汉书》;墨,墨子,墨家学说创始人,他撰写有《墨子》一书。
  • C: 士人,在古代可用于指读书人,也可用于指士大夫等人,此处指士大夫。
  • D: 古代对不同身份等级的人的死有不同的说法。根据《礼记》所载礼制,天子之死曰崩,大夫之死曰卒。
  • 答案为:B
    注: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班,班固”错误,从文中来看,“班”应指“鲁班”。“他撰写有《墨子》一书”不准确。《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故选B项。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 郎基坚守城池,一展军事才能,海西被吴明彻领兵包围,他率众削木做箭,剪纸做箭羽,顽强御敌,使海西得以保全。
  • B: 郎基不畏权贵,弹劾违法之人。他弹劾文宣帝的表弟尉粲和杨愔的妹夫郭元贞贪赃,而不怕得罪文宣帝和杨愔。
  • C: 郎基治理地方,行事尽职尽责。他在担任郑州长史时,积极争取删减禁令,并用较短的时间处理完积留多年的案件。
  • D: 郎基听任自然,一生未能显达。他过于听任自然,元嶷因此拒绝任用他,还认为他难以显贵,他一生官至郡守,未能显达。
  • 答案为:D
    注: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拒绝任用他”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文章最后说的是“为刺史元嶷所目‘三贤俱有当世才,后来皆当远至。唯郎骑兵任真过甚,恐不足自达。’陈、毕后并贵显,而基位止郡守”,这段话是说“被刺史元嶷关注评议:‘三贤都是当代的才子,今后都应前程远大。唯有郎骑兵过于听任自然,恐怕不足使自身显贵。’陈、毕二人后来都高贵显达,而郎基的职位止于郡守”,元嶷只是评议这三人,且“唯郎骑兵任真过甚,恐不足自达”只是元嶷的推测。故选D项。
  •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基初莅职,披检格条,多是权时,不为久长。 (本题分数:5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答案为:
    郎基任职之初,翻阅禁令条款,发现多是临时性的,不是长久性的。
  • (2)柩将还,远近赴送,莫不攀辕悲哭,哀不自胜。 (本题分数:5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答案为:
    灵柩要运回时,远近的人都赶来送行,无不攀住车辕痛哭,极度悲哀。
    注: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莅职”,到任,就职;“披检”,翻阅;“权时”,临时性的;“为”,是。第二句中,“还”,运回;“远近”,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近的人;“莫”,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