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精神的高扬_现代文阅读题

“文以载道”精神的高扬

  宋代的士大夫在政治上和学术上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儒家一向重视“文”与“道”的关系,唐代的韩愈首倡“文以贯道”的思想,但这种观念到宋代才真正得到高度重视。从宋初的柳开、穆修开始,宋人对文道关系反复地进行论述。他们的具体看法虽然不尽一致,例如柳开、石介等人的观点矫激偏颇,而欧阳修的观点则平正通达,但在总体倾向上,都对“文以贯道”的思想表示认同。理学家则表现出更浓厚的理论兴趣,周敦颐率先提出“文所以载道”(《周子通书·文辞》)新命题,更加强调“道”的第一性。“文以载道”思想在宋代文坛上占据统治地位,例如苏轼的蜀学被程、朱视为异端,但苏轼的文道观实质上与“文以载道”相当接近,只是他所认可的“道”内容比较宽泛而已。

  “文以载道”其实是一种价值观,它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于审美功能之上。一般来说,文学作品必然蕴含着思想意识,即使那些单纯的抒情作品,无论所抒之情是喜、乐还是怒、哀,其中必然包含着某种思想倾向,诸如对国家人民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乃至对山水花卉的欣赏;或是对侵略者的仇恨、对悲惨生活的哀怨,乃至对毒蛇害虫的嫌恶,都是一种价值判断,包蕴着某种思想意识。“道”就是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则是用来表达思想意识的手段,如果没有“载道”目的,“文”的意义何在?“道”本是文学作品的精髓和灵魂,“文以载道”才会使作品具备充实的内容、丰富的意义以及感动人心的丰盈力量。至于那些毫无意义的无病呻吟,或是诲淫诲盗的污秽之作,显然并不是真正的“文”。

  宋代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和社会,宋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被视为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文,反映社会、干预政治始终是最重要的主题,描写民瘼或抨击时弊成为整个文坛的创作倾向。虽然宋诗中缺少像杜甫“三吏”“三别”和白居易“新乐府”那样的名篇,但此类主题在宋代诗坛的普遍程度却是超过唐代的。即使是以“浪子词人”而闻名的柳永也写过刻画盐工悲惨生活的《煮海歌》,而一向被看作专重艺术的词人周邦彦也作有讽刺宋将丧师辱国的《天赐白》。社会政治功能的加强,使宋代诗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健的骨力。

(摘编自莫砺锋《宋代文艺高峰的启示》)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虽然宋人对文道关系的看法不一致,但总体倾向上,认同“文以贯道”的思想。
  • B:文学作品必然包蕴着某种思想意识,所抒发的喜、怒、哀、乐都是一种价值判断。
  • C:如果没有“载道”,作品就不具备充实的内容、丰富的意义以及感人的丰盈力量。
  • D:由于描写民瘼或抨击时弊成为文坛的创作倾向,宋代文学家才会关注国家和社会。
  • 答案为:C
    注:A偷换概念。“宋人对文道关系的看法不一致”错,原文说的是“他们的具体看法虽然不尽一致”,是说他们的看法不完全一样。B表意不严密。原文说“一般来说,文学作品必然蕴含着思想意识”。D逻辑关系颠倒。“宋代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和社会”和“描写民瘼或抨击时弊成为整个文坛的创作倾向”应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首段提出儒家重视的“文”与“道”之后,主要论述了宋人对“文”“道”关系的看法。
  • B:文章论证了“道”是作品的精髓和灵魂,“文”是表达“道”的手段,二者相辅相成。
  • C:苏轼的蜀学被程、朱视为异端的例子是想从反面证明苏轼也认可“文以贯道”的观点。
  • D:列举柳永、周邦彦的例子是想说明宋代以描写民瘼或抨击时弊为主题的诗很普遍。
  • 答案为:C
    注:不是反面论证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文章论述文道观的背景是韩愈提出“文以贯道”的观点,以及宋人本身强烈的使命感。
  • B:如果宋代出现类似“三吏”的名篇,那么宋代“文以贯道”的思想体现得就更明显了。
  • C:如果文章没有“道”,只是无病呻吟,或者诲淫诲盗,那么就不能称为真正的“文”。
  • D:虽然反映百姓疾苦的诗文没有唐代多,但宋代诗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健的骨力。
  • 答案为:D
    注:原文说的是“但此类主题在宋代诗坛的普遍程度却是超过唐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