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潮州韩文公庙碑

(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自岳降,傅,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是 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 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 公起,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文起八之衰,而道济天下之 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 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至于今,号称易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 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

  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 使歌以祀公。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琪略》,有删改)

[]①申、吕:申伯,周宜王时功臣。吕侯,辅周穆王有功。岳降:指他们是四岳所降生。②傅说(音悦):商朝大臣。③浩然之气:即正气,刚正至大的气概。④良平:张良、陈平,西汉谋臣。贲育:孟贲、夏有,古代武士。仪秦:张仪、苏秦:战国辩士。⑤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此时骈文盛行,文风衰败。


【参考译文】

  一个平常人却能成为世世代代的榜样,一句话却能被天下人效法。这都是由于他有 用来参与天地化育、关系到事物兴盛衰亡的地方。他的出生是有所来历的,他的去世是 有所作为的。所以,申伯、吕侯从山岳降生,傅说死后化为列星,从古至今传说的事, 是不可捏造的。孟子说:“我善于修养我的正气。”这种正气寓于寻常之中,充满在天 地之间,突然遇到它,王公会失去他们的显贵,晋国、楚国会失去他们的富有,张良、
陈平会失去他们的才智,孟贲、夏育会失去他们的勇敢,张仪、苏秦会失去他们的辩才。 这是谁使他们这样的呢?那必定有不依靠形体就能站立,不依靠力量就能行走,不等待出生就能存在,不跟随死就能消灭的东西。所以,它在天上是星辰,在地上是河山,在幽暗的地方是鬼神,而在明亮的地方又是人。这是道理上的正常现象,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自东汉以来,道德丧失,文风败坏,异端邪说一起兴起,经历了唐代贞观、开元的兴盛时期,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这些宰相辅佐,都不能挽救。惟独韩文公崛起 于平民,谈笑着指挥古文运动,天下人没有不跟从他,道德和文风又回到正道,大概到 现在有三百年了。古文运动兴起八个朝代之久的文风的衰败,他的道德挽救了天下人的 沉迷不悟,他的忠心冒犯了皇帝的恼怒,以勇气夺取了三军的统帅。这难道不是顶天立 地,关系到兴盛衰亡的命运,浩然正气独自存在的人吗?

  有人曾经议论过天和人的分别,以为人是什么事都能做的,只有天不容许人作假。 智慧可以欺骗王公,却不可以欺骗小猪和鱼;实力可以得到天下,却不可以得到平常的 男人和平常的妇女的心。所以,韩公的一片真诚,能够拨开衡山的乌云,却不能挽回唐 宪宗的迷惑;能够驯服鳄鱼的凶暴,却不能消除皇甫鏄、李逢吉的诽谤;能够在南海的 人民中得到信任,建庙祭祀,世代相传,却不能使自己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安身。大概由 于韩公能感动的是天,他不能感动的是人啊!起初潮州人不知道学习,韩公命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从此以后,潮州的读书人, 都专心学习文章和品行,影响到一般平民,直到现在,潮州号称容易治理的地方。孔子的话是可证实的,“君子学习了儒道就能够爱护人民,小人学习了儒道就能够容易使唤。”潮州人奉事韩公,饮食必去祭祀,水灾旱灾瘟疫,凡是有要求,必定到那里祈祷。 可是庙在刺史公堂的后面,人民认为出入艰难。前任太守想把这个情况向朝廷反映,建座新庙,没有结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此地做官。凡是教育读书人、治理人民 的措施,完全以韩公作为老师。人民已经心悦诚服,他就发出命令说:“愿意新建韩文 公新庙的,听便!”人民欢喜地奔向庙地,在潮州城的南方七里选择了一块地方,一年 就把庙建成了。

  有人说:“韩公离开京城,万里迢迢,贬谪在潮州,不足一年就回去了。韩公死后如果有知觉,那他也不会依恋于潮州的,这道理是明白的啊!”我回答说:“不是这样。 韩公的精神存在于天下,宛如水存在于地中,没有什么地方不存在。然而潮州人惟独信仰他这样的深沉,思念他到极点,祭祀时香烟缭绕,凄凉悲切,好像看见韩公一样。譬如,开 凿水井得到了泉水,就说水专门在这里,难道合理吗?”元丰元年,皇帝诏封韩公为昌 黎伯,所以庙门的额上题为“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州人请我书写此事刻在石碑上, 我就做了一首诗赠送给他们,让他们歌唱来祭祀韩公。

  •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 得匹夫匹妇之心。
  • B: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 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 得匹夫匹妇之心。
  • C: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 得匹夫匹妇之心。
  • D: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 得匹夫匹妇之心。
  • 答案为:C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列星,罗布天空、定时出现的恒星。古人认为,圣人惠及天下万物,死后能变成星辰。傅说辅助武丁复兴了殷商,传说后来变成了一颗星,所以庄子说他“比于列星”。
  • B:布衣,即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故以布衣指代之。白衣,常常用来代指做了官的读书人,所以又有“白衣卿相”之说。
  • C:进士,是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即殿试)者,称为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进士科始置于隋炀帝大业年间。
  • D:卜地,卜,是古代一种用火灼龟甲、观其裂纹以预测吉凶的行为。卜地,指选择居住或安葬的地方,称“卜”,有表明态度慎重的意思。文中指选择建韩公新庙的地方。
  • 答案为:B
    注:白衣,指未做官的读书人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碑文高度颂扬了韩愈的道德、文章和政绩,对他忠心耿耿、无所畏惧的精神表示钦佩和崇敬,对他政 治上的不遇和人生道路的坎坷表示深切同情和悲哀。
  • B:苏轼认为韩愈的人格、思想、精神之所以不为人们所理解,甚至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是他能行天道, 而不会尽力去钻营,不容于世俗的缘故。
  • C:碑文写得感情澎湃,气势充沛:起笔两句劈空而来,豪迈警策;接着列举事例作对比,然后连用几个 排比句,一泻而下,很有感染力。
  • D:碑文将议论、描述、引证、对话等熔铸于一炉,髙论卓识,雄健奔放,骈散兼施,文情并茂,是风格 雄浑、气势磅礴,既作不平之鸣又真切感人的碑传名篇。
  • 答案为:C
    注:“接着列举事例作对比”错,应为“接着列举事例作衬托”,文章举出申侯、吕 侯是岳神降生,傅说死后变为列星的古代传说来说明这类伟人降生到这世上来是有目的 的,从这世上逝去也是有所作为的。这就为下文论述浩然之气作了充分的铺垫,蓄足了 气势。是为了衬托韩愈的浩然正气。
  •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本题分数:5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答案为:
    一个平常人却能成为世世代代的榜样,一句话却能被天下人效法。这都是由于 他有用来参与天地化育、关系到事物兴盛衰亡的地方。
    注:“而”“法”“有以”各 1 分,大意 2 分。
  • (2)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本题分数:5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答案为:
    朝散郎王君涤来此地做官,凡是用来培养士子、治理百姓的措施,完全以韩公为榜样。
    注:“是”“所以”“一”各 1 分,大意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