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菜单
  • 首页
  • 小学题
  • 初中题
  • 高中题
  • 文言文
  • 阅读题
  • 文言文试题
  • 251. 《魏书·温子升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温子升,字鹏举,晋大将军峤之后也。世居江左。子升初受学于崔灵恩、刘兰,精勤,以夜继昼,昼夜不倦。长乃博览百家,文章清婉。为广阳王渊贱客,作《侯山祠堂碑文》,常景见而善之,故诣渊谢之。景日:顷见温生。渊怪问之,景日:温生是大才士。渊由是稍知之。熙平初,中尉、东平王匡博召辞人,以充御史,同时射策者八百余人,子升与卢仲宣、孙搴等二十四人为高第。于时预选者争相引决,...

  • 252. 《北齐节•樊逊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樊逊,字孝谦。河东北猗人也。逊少学,常为兄仲优饶。既而自责曰:名为人弟,独受安逸,可不愧于心乎?欲同勤事业。母冯氏谓之曰:汝欲谨小行耶?逊感母言,遂专心典籍,恒书壁作见贤思齐四字,以自劝勉。属本州岛沦陷,寓居邺中,为临漳小史。县令裴鉴莅官清苦,致白雀等瑞,逊上《清德颂》十首。鉴大加赏重,擢为主簿,仍荐之于右仆射崔暹,与辽东李广、渤海封孝琰等为暹宾客。后崔暹大...

  • 253. 《宋史·王尧臣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改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会从父冲坐事,出尧臣知光州。父丧,服除,为三司度支判官,再迁右司谏。郭皇后薨,议者归罪内侍都知阎文应,尧臣请穷治左右侍医者,不报。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陕西用兵,为体量安抚使。将行,请曰:故事,使者所至,称诏存问官...

  • 254. 《元史·杨惟中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读书,有胆略,太宗器之。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余国。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俾皆籍户口属吏,乃归,帝于是有大用意。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克宋枣阳、光化等军,光、随、郢、复等州,及襄阳、德安府,凡得名士数十人,收伊、洛诸书送燕都,立宋大儒周敦颐祠,建太极书院,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

  • 255. 《陈书·沈恪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沈恪,字子恭,吴兴武康人也。深沈有干局。梁新渝侯萧映为郡将,召为主簿。卢子略之反也,恪拒战有功,除中兵参军。高祖与恪同郡,情好甚暱,萧映卒后,高祖南讨李贲,仍遣妻子附恪还乡。侯景围台城,恪率所领入台,随例加右军将军。贼起东西二土山以逼城,城内亦作土山以应之,恪为东土山主,昼夜拒战。以功封东兴县侯,邑五百户。迁员外散骑常侍。京城陷,恪间行归乡里。高祖之讨侯景,...

  • 256. 《新唐书·刘文静》|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刘文静字肇仁,倜傥有器略。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高祖为唐公,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大祖之徒欤!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次,...

  • 257. 《魏叔子文钞》|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民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

  • 258. 《史记·朝鲜王卫满》|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朝鲜王卫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①、朝鲜,为置吏,筑鄣塞。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②为界,属燕。燕王卢绾反,入匈奴,满亡命,聚党千馀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③。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又未尝入见。元封二年,汉使涉何谯谕右渠,终不肯奉诏。何去至界上,临浿...

  • 259. 《新唐书•张建封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谕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①。李希烈既破梁崇义...

  • 260. 《宋史·薛映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薛映,字景阳,唐中书令元超八世孙,后家于蜀。父允中,事孟氏为给事中,归朝,为尚书都官郎中。映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历通判绵、宋、升州,累迁太常丞。太宗召对,为江南转运使,改左正言、直昭文馆,为江、淮、两浙茶盐制置副使。改京东转运使,徙河东,兼河西随军。映以右谏议大夫知杭州,映临决蜂锐,庭无留事。转运使姚铉檄属州:当直司毋得辄断徒以上罪。映即奏:徒、流、笞、杖...

  • 261. 《宋史·边光范》|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边光范,字子仪,并州阳曲人。性谦退和雅,有吏材。后唐天成二年,起家榆次令,召为殿中丞,赐绯。长兴四年,改太常丞。丁内艰。晋天福初,服阕,授检校户部员外郎、北京留守判官兼侍御史。二年,拜太府少卿。上书曰:臣闻唐太宗有言:‘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则知此官实系治乱,必须得人。今则刺史或因缘世禄,或贡奉家财,或微立军功,或但循官序。实恐抚...

  • 262. 《宋史·张旨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延嘉,颇读书,不愿仕,州上其行,赐号嵩山处士。旨进保定军司法参军,上书转运使钟离瑾,愿朴一县尉,捕剧贼以自效。瑾壮其请,为奏徙安平尉,前后捕盗二百余人。尝与贼斗,流矢中臂,不顾,犹手杀数十人。擢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遂城县,迁著作佐郎。明道中,淮南饥,自诣宰相陈救御之策。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既而浚漳河三十里,疏泄支流注...

  • 263. 重刻《杨椒山集》序|清毛奇龄|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重刻《杨椒山集》序清毛奇龄少读王章传,涕泗被面,骤出对客不能饰,客讶问故,曰:吾读王仲卿传故也。既而读杨椒山自著年谱,惊曰:此非仲卿乎?予尝入史馆,询椒山传,同馆官曰:未阉也。曰:此一代有数人物,当特为起草,而俟阉分乎?同馆官不答。既而微闻同馆有进札子者曰:孝宗非令主,阳明非道学,东林③非君子。谓夫儒者言事,但当以迂全不以激骫,东林之争每...

  • 264. 《明史·张居正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子!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日讨求国家典故,徐阶辈皆器重之。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严嵩为首辅,忌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居...

  • 265. 《晋书·周浚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周浚,字开林,汝南安成人也。浚性果烈。以才理见知,有人伦鉴识。乡人史曜素微贱,众所未知,浚独引之为友,遂以妹妻之,曜竞有名于世。浚初不应州郡之辟,后仕魏为尚书郎。累迁御史中丞,拜折冲将军、扬州刺史,封射阳侯。随王浑伐吴,攻破江西屯戍,与孙皓中军大战,斩伪丞相张悌等首级数千,俘馘万计,进军屯于横江。时闻龙骧将军王浚既破上方,别驾何恽说浚曰:张悌率精锐之卒,悉吴...

  • 266. 《南史·郑鲜之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从...

  • 267. 《新唐书•崔邠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十一圣①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

  • 268. 《明史·高巍》|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食庐墓三年。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太祖嘉纳之。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

  • 269. 《明史·胡宗宪》|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知益都、余姚二县。擢御史,巡按宣、大。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时柘林诸倭移屯陶宅,势稍杀。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 270. 《新唐书·李绅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李绅,字公垂,中书令敬玄曾孙。世宦南方,客润州。绅六岁而孤,哀等成人。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客金陵,李锜爱其才,辟掌书记。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会使者召锜,称疾,即胁使者为众奏天子,幸得留。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锜怒骂曰:...

  • 271. 《南史·陈庆之》|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

  • 272. 《后汉书·张纯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也。高祖父安世,宣帝时为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父放,为成帝侍中。纯少袭爵士,哀、平间为侍中,王莽时至列卿。遭值篡伪,多亡爵士,纯以敦谨守约,保全前封。建武初,先来诣阙,故得复国。五年,拜太中大夫,使将颍川突骑安集荆、徐、杨部,督委输,监诸将营。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光武曰:张纯宿卫十有余年,其勿废,更封武始侯,食富平之半。纯在朝...

  • 273. 《新唐书·郝处俊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及长,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入拜东台侍郎。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

  • 274. 《明史·罗亨信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巡按畿内。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

  • 275. 《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第五》|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父仲,哀帝时为谏大夫,娶光武祖姑,生歙。歙女弟为汉中王刘嘉妻,嘉遣人迎歙,因南之汉中。更始①败,歙劝嘉归光武,遂与嘉俱东诣洛阳。帝见歙,大欢,即解衣为衣之,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臣尝与隗嚣相遇长安。其人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公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帝然之...

  • 276. 《南齐书·张欣泰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张欣泰,字义亨,竞陵人也。父兴世,宋左卫将军。欣泰少有志节,不以武业自居,好隶书,读子史。年十余,诣吏部尚书褚渊,渊问之日:张郎弓马多少?欣泰答日:性怯畏马,无力牵弓。渊甚异之。辟州主簿,历诸王府佐。世祖与欣泰早经款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欣泰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辄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挟素琴。有以启世祖者,世祖日:将家几何敢作此举止...

  • 277. 《明史·张惟孝》|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张惟孝,字仲友,襄阳人。长六尺,通《春秋》,下第,乃工骑射。城中乱,争出关。惟孝拔剑杀数人,趋白河,见一舟壮钜甚,急登之。舟人不可,惟孝曰:今日之事,非汝即我,能杀我者得此舟。众披靡,遂以舟达郢州。兵乱,奔沙洋。别之杰为帅,尽隘诸湖不泄水。惟孝令二人贾服前行,密窥隘兵,曰:易与耳。乃与十骑,衣黑袍,假为敌兵,曰:后队亟至。守隘四五百人悉溃,舟趋藕池。开庆元年...

  • 278. 《明史·王汝训》|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王汝训,字古师。隆庆五年进士。除元城知县,累迁光禄少卿。吏科都给事中海宁陈与郊者,大学士王锡爵门生,又附申时行,恣甚。汝训抗疏数其罪,言:与郊今日荐巡抚,明日荐监司。每疏一出,受贿狼籍。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吏部尚书杨巍亦尝语侍郎赵焕,谓为小人。乞速罢谴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 279. 《与宋公子牧仲书》|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与宋公子牧仲书某叨受太保先公深知,尝援其难,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数下交质以所为文业。仆窃见郡中自吴徐二三子凋谢之后,近二十年绝无有清才标映如公子者,尝心口叹颂不能置。今有所欲言,伏惟公子听之。仆闻之贾子曰:诸人以太保既薨,有愿公子出而结交天下贵人,一如太保在日,以为克似太保者。窃谓太保在日,乃天下贵人,皆愿一当以交太保,非太保之交之也。今论者顾欲公子求而交之...

  • 280. 《宋史·李朴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祜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注]。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曰: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曰: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

  • 281. 《祭十二郎文·韩愈》|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节选)祭十二郎文韩愈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

  • 282. 《资治通鉴·后唐纪》|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安重诲,应州人也。重诲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初,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从珂欧重诲,重诲终衔之。至是,重诲用事,时从珂为河中节度使,重诲屡短之于帝,帝不听。重诲乃矫以帝命谕河东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是日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从珂止于虞乡,遣使以状闻。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

  • 283. 《明史·朱吾弼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朱吾弼,字谐卿,高安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宁国推官。征授南京御史。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竞谪戍之奏请建国本,简阁臣,补言官,罢矿税,不报。山西巡抚魏允贞为税使孙朝所讦,吾弼乞治朝欺罔罪。广东税使李风干没,奸人王遇桂请税江南田契,吾弼皆疏论其罪。时无赖子蜂起言利,廷臣辄连章力争,帝虽不尽从,亦未尝不容其...

  • 284. 《陈书·孙瑒》|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孙瑒,字德琏,吴郡吴人也。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王僧辩之讨侯景也,王琳为前军,琳与瑒同门,乃表荐为戎昭将军、宜都太守,从僧辩救徐文盛于武昌。会郢州陷,乃留军镇巴陵,修战守之备。俄而侯景兵至,日夜攻围,瑒督所部兵悉力拒战,贼众奔退。高祖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征瑒为太府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至,瑒助防...

  • 285. 《明史·王廷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苏州知府,有政声。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

  • 286. 《新五代史·王环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王环,镇州真定人也。以勇力事孟知祥为御者,及知祥僭号于蜀,使典卫兵。晋开运之乱,秦、凤、阶、成入于蜀,孟昶以环为凤州节度使。周世宗即位,明年,遣王景、向训攻秦、凤州,数为环所败,大臣皆请罢兵。世宗曰:吾欲一天下以为家,而声教不及秦、凤,今兵已出,无功而返,吾有惭焉。乃决意攻之。周兵粮道颇艰,昶遣兵五千出堂仓抵黄花谷以争粮道。景、训先知其来,命排阵使张建雄以兵...

  • 287. 《北史·乐运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武帝尝幸同州,召...

  • 288. 《晋书·郭璞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惠怀之际,河东先扰。璞筮之,投策而叹曰:嗟乎!黔黎...

  • 289. 《清史稿·郭琇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郭琇,字华野,山东即墨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八年,授江南吴江知县。材力强幹,善断疑狱。征赋行版串法,胥吏不能为奸。居官七年,治行为江南最。二十五年,时河督靳辅请停濬下河,筑高家堰重堤,清丈堤外田亩以为屯田,谓可增岁收百馀万。巡抚于成龙议不合,上令尚书佛伦往勘,主辅议。二十七年,琇疏劾辅治河无功,偏听幕客陈潢阻濬下河。上御乾清门,召诸大臣,下琇疏,令会同察议。寻...

  • 290. 《宋史·李继勋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李继勋,大名元城人。周祖领镇,选隶帐下。广顺初,补禁军列校,累迁至虎捷左厢都指挥使、领永州防御使。显德初,迁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节度。岁余,改领曹州。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召归阙,出为河阳三城节度。议者以为失责帅之义。及再幸寿春回,左授继勋右武卫大将军,又以其掌书记陈南金裨赞无状,并...

  • 291. 《新五代史·范延光》|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①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②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

  • 292. 《宋书·何尚之》|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人也。曾祖准,高尚不应征辟。祖恢,南康太守。父叔度,恭谨有行业。尚之少时颇轻薄,好摴蒱①,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十三年,彭城王义康欲以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上不许。乃以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尚之察其意...

  • 293. 《明史·何真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至正初,为河源县务副使,转淡水场管勾,弃官归。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以功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守惠州。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

  • 294. 《清文观止·秋湖觞芰图序·曾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秋湖觞芰图序[清]曾燠①去年此日,湖②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舍离,已殊于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于时,晓凉犹嫩,残署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桥亭暂过,天水忽空。...

  • 295.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王安石》|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宋&王安石三司副使不书前人名姓。嘉祐五年,尚书户部员外郎吕君冲之,始稽之众史,而自李纮已上至查道得其名,自杨偕已上得其官,自郭劝已下又得其在事之岁时,于是书石而镵之东壁。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

  • 296. 《元史·杨奂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母尝梦东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笔授之,已而奂生,其父以为文明之象,因名之曰奂。金末举进士不中,乃作万言策,指陈时病,皆人所不敢言者,未及上而归,教授乡里。岁癸已,奂微服北渡,冠氏帅赵寿之即延致奂,待以师友之礼。门人有自京师载书来者,因得聚而读之。东平严实闻奂名,数问其行藏,奂终不一诣。戊戌,试诸道进士。奂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从监...

  • 297. 《旧唐书·程千里列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程千里列传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

  • 298. 《后汉书·卓茂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劳心谆谆,视...

  • 299. 《明史•张问达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刑科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

  • 300. 《清史稿·郝浴》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高三年级-语文

    郝浴,字雪海,直隶定州人。少有志操,负气节。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时张献忠将孙可望、李定国等降明,据川南为寇,师讨之。郡县吏率军前除授,恣为贪虐。浴至,严约束,将吏始敛迹。九年,平西王吴三桂与李国翰两路兵俱败,三桂退驻绵州。浴在保宁监临乡试,可望将数万人薄城,浴飞檄邀三桂,激以大义,谓不死于贼,必死于法。逾月,三桂乃赴援,可望等引去。上诏询收川方略,部议...

当前第6/14页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

科目及年级

  • 小升初
  • 阅读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科学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文言文

  • 全部
  • 新唐书
  • 宋史
  • 明史
  • 旧唐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汉书
  • 魏书
  • 三国志
  • 元史

Copyright © szxuex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科目及年级

  • 小升初
  • 阅读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科学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文言文

  • 全部
  • 新唐书
  • 宋史
  • 明史
  • 旧唐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汉书
  • 魏书
  • 三国志
  • 元史
  • 南史
关闭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