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尝造同郡刘焯 造:培养
- B: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特:只是
- C: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爵:封爵
- 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 致仕:辞官回家
- 答案为:A
注:“造”的意思是造访、拜访。 -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是 (本题分数:3分)
- 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 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 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 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 答案为:C
注:此题可通过结构分析法推断。古人为文往往追求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大多在意义上呈现出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情况,可以据此推断。如“己虽能,仍就……,己虽多,仍就……”“内…… 外……”“中……容……”(“仍就”是连词不能断开)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 A:孔颖达,八岁就从师学习,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
- B: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
- C:孔颖达奉皇太子命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过失,下诏褒扬他,并拜他为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
- 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 答案为:C
注:下诏褒扬是帝幸太学观释菜一事中孔颖达上《释奠颂》后的事。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本题分数:5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答案为:
名师名儒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注:译出大意2分。 “耻” “阴” “匿”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本题分数:5分)
-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 答案为:
如果那人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
注:译出大意2分。“据” “侍” “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